阅读本文需要: 6 分钟
大约十多年前,家姐去参加了某个单位的面试,当时面试的题目是《电子书会不会替代纸质书》。我姐回来和家人分享这个问题的时候,在我脑袋里留了很深的印象,当时还没有电子书,没有kindle,大家只不过对电子化的未来有一个概念,就有这样的问题,所以在少年时期的我的心里,烙了下来。我依稀记得,当时我姐给的回答是,不会彼此替代,电字书和纸质书是有不同功能的,满足不同的阅读需要。
在之后的岁月里,电子产品满满普及,每个人家庭里有两三个电子产品变成了每一个人都会持有四五个电子产品。Kindle这样的电纸书也开始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电子产品来阅读,包括我,尝试了多款产品,写一些心得体会如下。
手机
这应该是最先被普及的可以支持阅读的电子产品,也是我心中认为最不适合阅读的电子产品。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曾经如此介绍kindle “用户会倾向于阅读设备所提供的内容。”,这就是我拒绝手机阅读的最原始的原因。当我们在使用电视的时候,总是被动的接受广告,因为电视投喂给我们广告和肥皂剧。当我们在使用手机的时候,同样经常会因为社交软件的消息通知、游戏、新闻等等不断打断我们的阅读,降低阅读体验。此外显示屏的刷新率,当你持续的看静态页面,会感觉莫名难受。在用手机玩游戏或者看电影这类动态画面的时候,反而会让人适应这种刷新率。
电纸书
Kindle只是提供墨水屏阅读器的其中一个厂商,现在有大量的厂商提供不同的阅读产品,是否不同的产品会带来不同的体验?这些产品的区别主要是在尺寸,在内容上由于都是开放平台,可以选择平台的内容,也可以选择导入自己下载的内容。
我使用过不同尺寸的产品,从小开始说,最小的就是海信出的阅读手机A5。墨水屏的手机,搭载了Android系统。这个产品的定位有些许尴尬,对于大部分人而言,会因为要阅读这个理由而多拥有一台kindle,却很难说服自己因此多拥有一台手机。除非只需要有个手机打电话,这类型的用户现在太少了。A5极大的提升了阅读的物理范围,刚好手握的尺寸,在碎片时间随时可以掏出来阅读。在握感上是最佳的,被我淘汰的原因就是,我很难在身上同时揣着两个手机。
尺寸最大的产品则是索尼出品的DPT-RP1,这一款产品的自我定位为电子阅读器。没有内容平台,所有的内容需要通过网络或者线路导入至设备。屏幕确实很大,提供了书写笔方便做笔记。比较适合看看论文,对于阅读书籍来讲是非常困难的。尺寸越大越限制了使用的场景,只能在办公室或者教室使用。
中间型号则是kindle,在使用场景上很丰富,可以在公共场合阅读也可以在家里阅读。最近有人给我推荐了掌阅,掌阅可能更加贴合了中国人使用习惯,最近上市了彩色墨水屏幕和语音读书功能。语音读书对我来说比较有吸引力,有一些书听一听就记住了。科大讯飞的技术也非常成熟了,理论上kindle也应该有。
我没有谈论硬件数据上的区别和内容丰富性的差别,主要原因是,和手机行业一样,经过这么久的迭代,硬件设备的差异几乎已经是用户无法感知了,DPI PPI都非常接近。内容平台更加无法区分了,每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对阅读内容的选择都不尽相同,目前已有的内容平台都可以满足大家的需要,大概只有5%的书需要寻找pdf版本。
所有的电子阅读厂商都有各种商业的考量来做电纸书,对于读者而言只有一个理由,就是对于知识的需要。这种需要的程度不同使得我们选择不同的产品,电纸书没有替代传统纸质书,纸质书也没有压抑电纸书的发展。
我还是很期待在一墙的书里,抽出一本书,随意翻阅获得新的体会,纸质书依然保留着这种无法替代的不确定性和惊喜。电纸书能够提供最新的出版物,能够快速的找出所有的记录和摘抄,满足了所有逻辑上的需要。纸质书让你置身于自己的图书馆,被包裹。电纸书则让你可以随身带着一个图书馆,被你包裹。
可能也是因为内心深处对图书馆的渴望,我在kindle上看到一本好的作品的时候,往往会额外多买一本纸质书保存起来。可能就像当年我姐说的那样,两者相互依存,无法彼此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