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限性

阅读本文需要: 5 分钟

最近最常用的App就是抖音和知乎了,这两个产品的交互都遵守了路径最短的原则,内容之间的衔接没有任何中间环节,完全的衔接,产品完全回归到了流的状态。

回忆做产品这10年,体验过大量不同的产品,有一段时间所有的设计师都在关注交互和视觉的独特性。很流过一阵侧边栏、左右滑动,甚至微信公众号在出现的早期还流行过一阵子沉浸式的H5活动页面,最后,这些被精心设计过的功能和页面,都消失了。

我相信这些产品都来自于一些聪明人,甚至花了很多时间一次一次组织会议来决定如何把自己的创意呈现给用户。但是有两个点被忽视了,首先接受者对于信息的重组能力是有限的,精美的页面和复杂的交互会让人眼前一亮,最核心要传递的信息,往往被页面的精美所干扰,受众们在wow了一声之后,很快就忘记了。其次,创新的交互很难被用户学习,点击都是一个高成本的行为动作,只有滚动,才是人类最原始的行为。对于树叶的揉搓,对于棉线的揉搓,对于纸币的揉搓。基于以上两个原因,创新很快消亡,泯灭在信息流里。

脑白金和喜羊羊这种形式的广告有效,和时代背景没有什么关系,即使是今天,这种形式仍然极其有效。直接的信息,重复的记忆,在大量信息流的冲击下,仍然能够轻易的让受众记住。

你可以说这是人类肉体的局限性,这一类型的信息在采集之后,没有过多经历大脑重新组织,如果需要经过大脑重新组织,才会被品味、情感、记忆 产生所期待的共鸣。

这也是设计师的局限性,设计师过多的关注自我创意的呈现,希望从增加复杂度来增加自己的创意的溢价。

十年前入职阿里的时候,面试官出了一个面试题,做一个音乐产品的交互界面。音乐产品是很难做的,选择一个平台往往更依赖是不是免费、曲库是不是丰富。

我当时拿到面试题的时候,更多思考的是人和音乐的接触关系有哪些,听觉、视觉之外,最重要是触觉没有被满足。移动设备的出现剥夺了用户对物理材质的感受,对力的反馈的记忆。因此我在设计时候,在界面中保留了用旋钮的形式控制音量,用金属材质的按钮来控制曲目播放和暂停,同时我设计了不同的按钮操作的时候,带来的震动反馈是不同的,弥补了对于物理世界体验的缺失。当时的移动设备,只有一两种震动的形式,在很多年以后,苹果才丰富了多种形式的震动,丰富了用户对物理世界力反馈的感知。

直到今天,即使移动设备完全占领了日常生活,但是我们还是可以看到围绕音乐做小型音响的公司做的很不错,保留了旋钮控制音量,机械按钮来控制播放。生理性的对于物理世界材质与力反馈的依赖,是无法被轻易剥夺的。包括汽车内饰,仍然保留很多机械操控按钮。

科技即使可以带来便捷,科技也有自身的局限性。可以增加愉悦感,缺很难剥夺原生的感官对于自然的期待。目前来看,视觉、听觉被互联网产品满足,嗅觉和触觉,仍然是一片空白。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触觉被剥夺的愈发严重。因此,这几年居然流行起来了指尖陀螺。弥补了诚实人在日常生活里缺失的金属材质触感,力反馈。

局限性是普遍存在的,真正的创新,仍然满足的是最原始的需求。